云闪付上线“积分中心”为用户打造多场景积分兑换服务
协鑫◆2月2日,保利协鑫与隆基股份、中环半导体签署采购协议,共涉及44.14万吨多晶硅产品。
有行业企业高管如此向「能见」感叹。政策对光伏的支持力度巨大。
这对于暂时无法彻底缓解的行业痛点,意义重大。只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国内光伏装机规模低于预期。在这股热潮之下,国家电投、华能、三峡、华电、大唐、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军团,广州发展、申能、浙江交投、厦门建发集团、豫能控股等地方国企,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龙头皆纷纷入局,一起参与了分布式的发展。目前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储备规模雄厚。第二条路径是战略合作,其中既包括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也包括央企与民企的合作。
今年,整个行业都在为上游打工。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国能永泰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暂定4万千瓦,实际建设规模根据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及市场发展的需要确定,并逐步开发建设其它项目
参考硅料价格上涨时的表现,在预期硅料价格下跌的时候,硅片环节的存货影响最为敏感,硅片环节更有动力平衡产量以减少硅料价格下跌的冲击。可见,目前局部博弈的关键还是硅片与硅料,电池片、组件、电站环节在经历了2021年压力测试之后,目前比较从容,是否同步降价取决于毛利率/收益率是否回归正常。但是,光伏行业的属性决定了,这种局部博弈很难消失,除非所有玩家都完全一体化,但这个又不可能,尤其是硅料环节的进入壁垒很大。近期,硅片头部企业率先打响价格战,掀起了光伏产业链新一轮价格博弈。
为什么是硅片挑头?硅片是硅料环节的紧密下游,从2021年初的情况来看,在硅料价格上涨的时候,因为存货及订单锁定,硅片会短期受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捡钱效应也逐渐消失,而离硅料环节更远的电池及组件环节,则难以受益,被上游联手收割,这是2021年光伏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特征。2021年就比较典型,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增长约20-30%,但硅料环节的利润数倍增长,而电池片及组件环节甚至出现亏损,属于抢别人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
产业链局部博弈的存在,使得产业链存量利益分割成为可能。目前硅片率先降价,但上游硅料没有同步降价,意味着硅片的毛利率短期会处于低位,后续需要等待硅料降价以实现毛利率回归,但时间表难以预料。为什么光伏企业纷纷一体化,无非就是降低产业链博弈的不确定性。但是,当进入2021年底,硅料价格随着产能释放开始见顶,硅料价格预期进入下降通道,产业链影响又反过来了。
为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硅片巨头率先打响价格战,局部博弈就是光伏企业的一个战略课题,不进则退,而且在硅料价格预期下降的时候,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自然首当其冲,不可避免。2021年硅片环节新增不少产能,涌入不少新势力,硅片产能大于硅料产能,资本实力非富即贵,这让硅料环节定价比较从容,硅片环节迫切需要保供以维持生计。为什么是硅片挑头?硅片价格在10-11月达到高点,11月30日、12月16日隆基开始连续降价,最大累计降幅约14.8%,此外中环也宣布降价。如何认识和应对产业链博弈,已经成为光伏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三,预期毛利率,经过2021年的产业链冲击,电池片和组件的毛利率处于低位,还有一个修复过程,在上游硅片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下,短期还不会对等降价,而且当前开工率不高,进一步降低了价格弹性空间。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产业链博弈算是第二生产力:超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个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
材料成本占比不同,还意味着资本支出占比不同,不同的资本支出会导致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同,资本支出占比越高,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就越大。二,材料成本占比、资本支出占比情况,目前硅料/硅片、硅片/电池片、电池片/组件、组件/光伏系统的占比,各有不同,在40-60%之间,而且随着上下游价格变化还会变动,因此上游价格对下游的影响存在差异,材料成本占比越大,该材料价格影响就越明显。
产业链局部博弈是光伏企业重要的超额利润来源,这一点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前各环节价格弹性差异很大从目前掌握的价格数据来看,硅片挑起了这一轮价格战,但上游硅料价格松动并不明显,下游电池及组件有一定下降但幅度不大,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正处于关键阶段。此外,硅片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对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就显得十分重要,避免在产业链博弈里被收割。这种情况下,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环节,一定是尽量减少存货,不知道明天会跌到哪里。2022年,光伏产业链博弈将继续上演,但风格已经悄然变化。
产业链博弈是第二生产力光伏内卷,并非近年新鲜事。但是,比较痛苦的是,硅料环节尽管产能开始释放,但仍然是旧势力把持,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硅料价格下降并非一朝一夕,对下游硅片的影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往往头部企业开工率更高,价格弹性空间就越大。各环节价格弹性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一,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供给情况,目前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呈现橄榄形,上游硅料和终端电站需求基本匹配,但中间硅料、电池和组件产能明显更多,也就是过剩,这就是硅料环节始终紧平衡的根本原因。
产业链环节较长,上一个环节占下一个环节的成本占比较高,每个环节的技术、工艺、设备等完全不同,各环节存在不同的进入壁垒,而且各环节巨头把持,竞争格局稳定,结果就是群雄逐鹿,纷争不止。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变化,意味着硅片环节的毛利在大幅收缩,头部企业因为有更高的毛利率可以支撑更多的降价空间,但尾部企业尤其是新势力如果没有太高毛利率支撑,可能已经陷入盈亏平衡点以下。
这个跟光伏行业的特点有关。隆基率先打响价格战,看似战术,实是战略,虽然会牺牲一定利润,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重点是打压竞争对手。实际情况就是,近期硅片价格下跌,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松动第八条电网企业对光伏电站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归集、整理、校核,开展光伏电站消纳监测统计相关工作,并于每月8日前向光伏电站披露消纳统计数据,反馈消纳数据统计/披露表(附件1)。
第六条 样板逆变器确定后,电网企业和光伏电站应定期在光伏发电出力不限电时段(不少于6小时)对样板逆变器选取的合理性进行测试,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与不限电时段实际发电量的相对误差原则上不应超过5%,偏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确定样板逆变器的选取。第十条 受限电量计算公式如下:受限电量=可用发电量-实际发电量因系统原因受限电量=可用发电量-实际发电量-特殊原因受限电量特殊原因受限电量包括以下情况:(1) 因台风、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未能发出的电量。
样板逆变器确定后,光伏电站在统计时段内的可用发电量计算公式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光伏电站上网电量/光伏电站正常开机运行逆变器发电量)(样板逆变器发电量/样板逆变器容量)光伏电站正常开机运行逆变器总容量。第四章 全国光伏电站消纳信息统计与发布第十四条国家能源局组织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按月监测、按季评估,滚动公布各省级区域光伏电站消纳情况。
第九条光伏电站通过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平台,按月报送各光伏电站的可用发电量、实际发电量、受限电量等消纳统计数据,以便开展消纳统计校核工作。电网企业保留光伏电站运行相关数据3年以上,以备抽查。
第六条 各光伏电站应按照电网企业的相关要求提供光伏电站基础数据以及满足质量、精度要求的预测和实时运行数据。其中,限电时段范围由电网企业认定。(2)根据光伏组件标准工况下的设备参数,计算当前气象条件下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国家能源局2021年12月3日光伏电站消纳监测统计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光伏行业监测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光伏电站消纳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光伏电站消纳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统一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方法,制定本办法。
第五条光伏电站应结合地形地貌情况、逆变器型号以及光伏组件类型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样板逆变器。(2)光伏电站预测和实时运行数据:包括逆变器功率、发电量、运行状态等,样板逆变器实时出力曲线,光伏电站并网点预测功率、实际功率,光伏电站可用功率,气象监测数据。
光伏电站应配合电网企业加强光伏电站消纳监测工作,每月5日前填写上月消纳数据统计/披露表,与运行数据一并报送至电网企业。第十条电网企业应于每月15日前以省为单位报送上月经营区域内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实际发电量、受限电量、利用率等消纳统计数据,并将光伏电站消纳数据统计表(附件2)、分布式及其他光伏发电项目消纳数据统计表(附件3)通过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平台报送国家能源局并抄送所属辖区内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相关计算依据《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导则》(附件4)。
(3)综合考虑光伏组件的有效数量、老化、失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光伏电池板至并网点的线路传输及站用电损失、逆变器效率、容配比等因素,得到光伏电站并网点的交流功率。第十三条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计算光伏电站消纳情况,如实完整报送统计数据,未按要求报送、弄虚作假、谎报、瞒报的,由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